close

1. 中國古代的盛世(上)

(1)西漢文景之治

西漢在建立初年,百業凋零,國破民窮。皇帝的車架,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馬,將相上朝,有坐牛車,百姓窮得更不用說。

《漢書•食貨志》記載:到了景帝後期,漢王朝國庫里的錢多得堆積如山,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,散錢多得無法計算;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,太倉里的糧食也由於陳陳相因,以至腐爛不能吃了。

現在人們認為:是漢朝初年無為而治,輕徭薄賦,休養生息,特別是漢文帝勤儉節約,以德化民的影響……

這些總結都很對,但只是表面的直接原因,還有更深層的根源:以道治國,合於天道。

那個時候,儒家思想和文化,還沒有成為官方的主流,治國還是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,現在叫“黃老哲學”。在那個民風淳樸的時代,漢文帝基本做到了《道德經》中講的:“我無事而民自富,我無欲而民自朴”。

因為道家也是天地間的正法,《道德經》本身也在講述天道的規律,身修道德,合於天道,治國合於天道,當然天地賜福,風調雨順,國富民豐。以德化民,民風淳樸,天下大治。

(2)東漢光武中興

東漢的開國皇帝,光武帝劉秀,以“柔道”治天下,採取一系列措施,與民休息,恢復生產,減稅減刑,同時自身勤修道德,使得東漢初年迅速從戰亂的創傷和凋敝中恢復過來,出現了社會安定,人口增長,經濟走向繁榮,史稱“光武中興”。

雖然這個中興和大治盛世還有差距,但也是一個穩定繁榮、生機勃勃的社會了。劉秀治國成功的根源,還是“以道治國”,身修道德,合於天道。

(3)北魏孝文帝中興

北魏孝文帝拓跋宏,24歲親政後,力推漢化,移風易俗,開創了北魏中興的局面。雖然不及大治之世的繁榮,卻是鮮卑民族的鼎盛之世,也是一個名垂青史的治世。

這個治世是結出的碩果,栽種它的根源,在於拓跋宏的祖父文成帝拓跋濬(浚)的“撥亂反正”,恢復佛法。

前面講過,中國古代第一個滅佛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,造下天大的罪業,幾年後被宦官殺死,兩個兒子(太子和恭宗)也相繼死於宦官之手。

文成帝即位之初,即挽回祖父的錯誤,恢復佛法。流傳至今的著名的佛教聖地雲岡石窟,就是他下詔建造的。恢復佛法是巨大的功德,福分天賜,連年風調雨順大豐收。雖經幾次謀反,他的帝位也是穩如泰山不可動搖。

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。文成帝恢復佛法的巨大功德,鋪築了他的孫子孝文帝的中興之世。孝文帝的政策得當、人才濟濟,天公作美、豐年連連,卻是祖父功德種下的因果。

(4)隋朝開皇之治

“古今稱國計之富者,莫如隋。”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馬端臨在《文獻通考》中這樣說。

隋朝之富,遠邁漢唐。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,國富民豐,財富鼎盛。隋煬帝楊廣極盡奢侈排場,他動用數百萬民工開鑿大運河,而後乘龍舟下揚州,大船首尾相接,迤邐二百餘里。這麼折騰,國庫依然足用。隋煬帝下揚州十年後,隋朝在浩大的起義浪潮中覆滅,但是隋朝糧庫剩下的糧食,夠唐朝吃幾十年,到貞觀年間還沒吃完。

如此的富有,根源在哪裡?

隋文帝治國有道、英才輔佐,同樣只是表面原因,真正的根源在於:前朝北周武帝宇文邕,佛、道齊滅,造下了天大的罪業,7年後楊堅代周建隋,恢復佛教。有這浩大的功德,加上楊堅本人篤信佛法,又大興佛法,所以得到了天大的賜福,現世福報,登基十幾年,就開創了開皇盛世的局面。

2. 大興佛法、道法的功德碩果

【使人心向善 社會安定】

如果人心不古,世風日下,物慾橫流,貪腐欺詐,人與人關係緊張,人心惟危——這樣的社會環境下,再有賢臣明君,也無法治世;法制再健全,犯罪率也會居高不下。如果人不信仰正神,就不會相信善惡有報,人性惡的一面就會膨脹,就會只顧眼前,一味做惡,即使表面講道德,也會背地裡幹壞事。而且敗壞的人心,會極力鑽法律的空子,使得社會大亂,人心思亂,犯罪不斷。

佛法大興於世,使得人心向善,人們能在心裡約束自己,知道做壞事有報應,人性惡的一面大為克制、收斂,少做惡、不做惡,多為善,做事知進退,百姓能主動遵紀守法。後面我們能看到,唐朝貞觀之治時期,吏治清明,犯罪率極低,遼國盛世時期,不少地方監獄一空,根本原因都在於佛法大興。

【風調雨順 自然生態良好】

如果沒有風調雨順,而是天災連連,再文治武功也白搭。而佛法大興,所帶來的福分,是自然生態環境整體良好的根本保障。

【君臣融洽 天降英才】

文治武功,離不開賢臣名將,而這些英才,不是大興佛法之後,才降生的,而是早就在成長、煉成了,就看帝王做不做推倡佛法的大功德。做,就成就他,不做,就會君臣失和,英才難用。

3. 中國古代的盛世(下)

(5)唐朝貞觀之治

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,是歷史上最為美譽的時代,雖然不及開元盛世的富有,卻是道德最高、民風最好的時期,是中國古代如日中天的大治之世,國力最強最盛的時代,令每一個中國人自豪、神往。

“怨女三千放出宮,死囚四百來歸獄。”這是白居易在敘事詩《七德舞》里描寫的兩幅貞觀剪影。一幅是太宗放三千宮女出宮婚配,另一幅是貞觀六年,全國僅有390名死囚,太宗給他們放假回家,和家人團聚,命他們明年秋天自己回來開刀問斬。結果次年390人如約而至,太宗感動,全部赦免[1]。

道德最高尚的時代,才是人們最嚮往的。貞觀盛唐正是這樣的精神財富的巔峰。唐太宗以德治世,吏治清明,民風淳樸,社會公平安定,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,百姓富足,人民的幸福感最強。

富強盛世的原因,和明君賢臣密不可分,但是,那還是表面原因。

那麼大唐鼎盛的根源在哪裡?在於唐高祖李淵定下了滅佛聖旨,巨大罪業臨頭,將造成中國又一次空前浩劫的危急關頭,發生了玄武門之變,李世民掌權的當天,就廢除了李淵還沒來得及施行的“逆天聖旨”。

 

  

圖:熒惑守氐門,喋血玄武門(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前後的天象:熒惑守亢宿,在氐門之外,氐為天子宮,對應著皇宮外發生的玄武門之變——當然7月1日還有“太白經天”的換王天象。)

如果李淵滅佛的聖旨得以實施,將重蹈北魏、北周滅佛的覆轍,天大的罪業會使唐朝迅速敗亡。李淵滅佛未成,但是自絕九年帝位,李世民順天應人,挽救中華天大災難於無形,這是怎樣的功德?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後,道法、佛法大興,這天大的功德,不但現世福報,天賜貞觀之治的福德源泉,還澤被後世。

(6)唐朝開元盛世

開元盛世,是個比貞觀之治更富庶的時代,就像隋煬帝的大業前期比隋文帝的開皇時期富庶一樣。

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。隋文帝、唐太宗都是栽下福德大樹的人,給子孫享用。但是,人無德,守不住家財;君無德,守不住盛世。唐玄宗和隋煬帝一樣,前期不錯,後期失德,國家迅速衰敗,大廈傾倒。

唐玄宗敗國的原因,現在人講述的也只是表面,沒有摸到根源。這個根源,在於唐玄宗自恃才華,解釋佛經、道德經,還強迫僧尼學習儒家的《孝經》,這是對佛法、道法的巨大禍亂,是從內部的敗壞、亂法,比外部的鎮壓滅佛罪業還大,大唐的福分從天而斷,唐玄宗昏聵淫亂,天災人禍頻繁。

九年的安史之亂,戰火紛飛,百萬生靈塗炭。大唐從盛世巔峰一下掉到了衰敗的谷底,富庶繁華如夢幻一般瞬間消散,天子逃亡,百姓逃難,大唐墜入了分裂割據的局面。唐玄宗禍亂佛法、道法,是安史之亂的總根源。

(7)唐朝大中之治

大中之治是唐宣宗李忱在位時期的治世。唐宣宗即帝位後,效法太宗,勵精圖治,勤儉治國,體恤百姓,減少賦稅。在朝中改善了中唐以來的弊病,內治黨爭,抑制宦官貴戚;對外,唐宣宗不斷擊敗吐蕃、回鶻、党項、奚人,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;唐朝國勢有所起色,百姓日漸富裕,使本已衰敗的國家呈現出“中興”的局面。

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,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,稱他為“小太宗”,稱他治國時期為“大中之治”。

大中之治的福分,也是自天而來。在唐宣宗之前的帝王,是唐武宗,就是前面講的那位唐朝實施了滅佛的皇帝。滅佛的巨大罪業,武宗壯年暴死,國家分崩離析,軍閥藩鎮割據,而唐宣宗因為撥亂反正、恢復佛法的功德,天賜福分,造就了唐朝大中中興的福源。

(8)景宗中興與遼朝盛世

景宗中興,是遼國帝王遼景宗耶律賢在位時期的治世。景宗是遼國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帝王。他對遼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開始重用漢官,改革吏治,推動了遼國從遊牧民族進入封建制。景宗勵精圖治,善納良言,賞罰分明,用人得當,對北宋在軍事上也占了上風,使得遼國在經歷了穆宗亂政之後,迎來了中興的局面,為他兒子遼聖宗時期的全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當然這一切成果,與景宗的皇后蕭綽——就是評書演義中那位蕭太后,有直接關係。景宗身體一直不好,蕭綽一直輔政。景宗去世後,蕭綽的兒子耶律隆緒(遼聖宗)即位,但是國家軍政大權一直在蕭太后手裡。

蕭綽自幼篤信佛法的,推動佛法大興於遼國。這個巨大的功德,是遼朝盛世的福分根源。

(9)北宋咸平之治

北宋真宗時期,社會進入了又一個繁榮昌盛的巔峰。

北宋的財富,令人嗔目!北宋真宗年間,稅收達到了歷史的巔峰,最高達1.58億緡(1緡合1兩白銀),遠遠超過之前的唐朝,是明朝最富時期的10倍,是清朝乾隆年間最盛時期的2.4倍!

這個富庶的時代,同樣是“前人栽下功德樹,後人享用好乘涼”。那是前朝後周皇帝柴榮滅佛之後,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撥亂反正、復興佛法,和繼任者宋太宗大興佛法造下的洪大福德所致。

吸取了三武滅佛的教訓,親自見證了柴榮滅佛的惡報,趙匡胤初登皇位就廢止了柴榮滅佛的政策[2],屢建佛寺、佛像。

在當年柴榮親手砍佛像的鎮州古剎,971年,趙匡胤下詔擴建龍興寺,並鑄造比原來還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像(共42臂,高22米),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來。

後繼的宋太宗趙光義更加推崇佛法。伴隨著佛法的復興,宋朝的經濟走向了空前的繁榮。到了太宗兒子真宗即位的時候,國力達到了鼎盛。

(10)明朝洪武之治

明朝初年,從元末戰亂中迅速恢復了元氣。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后期,國家徵稅的土地,高達八百萬傾之多,比清朝康乾盛世高出1/3。大明洪武時代,百姓豐足,府庫充盈,國力強盛,史稱洪武之治。

治世福分天來,也是人間巨大功德所致。這個功德,源於出身和尚的朱元璋對佛法的推動弘揚和對佛教僧團的整頓。

經過了元末農民大起義,明朝初期的佛教僧團內部,已經很混亂,很多人不是真心修行,佛教內部亂相頻生。朱元璋登基之後,一方面親自推進佛法傳揚,一方面規範制度,清理僧尼,給和尚發放國家憑證——度牒,而且三年一考試,不通佛經者淘汰,在制度上遏制了佛教的內亂,種下了興盛佛法的功德。

(11)明朝永樂盛世

永樂盛世,是明成祖朱棣開創的。朱棣文治武功,勵精圖治。

在文治上,減輕稅負,興修水利,疏通運河,推進農業,使經濟得到大力發展;大力提倡文教,編纂《永樂大典》,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著作,使很多古籍得以保留。在武功上,朱棣派兵難征安南(越南一帶),還五次親征漠北,打擊了蒙元殘餘勢力的侵擾破壞,保障了各民族和邊疆的安寧。

朱棣在東北、西北、西南設立行省,在西域設置哈密衛,在貴州設立布政司,在強化大一統帝國的同時,派陳誠出使西域,派鄭和下西洋,宣揚國威,傳播文化,大力促進了海內外交流,開創了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。

當然,治國有道是盛世必不可少的條件,但只是表面原因,在深層,我們知道“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”,朱棣是承接了朱元璋推進佛法弘傳的碩大福分,但是朱棣本人也是一個“栽樹者”,他大力推進、弘揚道家文化,同樣建立了巨大的功德。

朱棣派人在全國尋訪道家真人張三丰,在張三丰傳道授徒的武當山,大修真武大帝宮殿群。整體按照《真武經》中的神話來設計,依山順水,自然布局,展現了《道德經》中“道法自然”的法則。宮觀中神像、法器等等按皇家要求製造,把武當山建成了人間仙境一般,成了道家的聖地。道家文化在朱棣的鼎力支持下,在民間迅速弘揚傳播。

道家也是正法,弘傳道家文化也是造福當代,澤備後世的大功德。

(12)明朝仁宣之治

仁宣之治,是朱棣的兒子明仁宗、孫子明宣宗治理下的大治之世。

明仁宗47歲即位,不久就病逝了,但他休養生息、利國利民的政策被明宣宗繼承。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,而後賑濟災荒,息兵養民,嚴明法紀,懲治貪腐,深得民心,使得天下安定,府庫充實,經濟迅速走向繁榮。那是明朝國力最強、政治最清明的時期,有堯舜禹三代清明教化的遺風。

當然,這在根源上,是朱棣推進道家文化,興盛道法的巨大功德奠定的。後世把仁宣之治和朱棣的永樂盛世合稱為“永宣盛世”,其根源也在這裡。

(13)清朝康乾盛世

現在清朝的影視劇很多,大家對康乾盛世也都很熟悉,這裡就不做描述,只辨析這個盛世的根源:康熙時代,佛法大興。康熙本人雖然不是虔誠的信徒,但是支持和推動了佛法的傳揚。

康熙六年(1967年),全國由歷代皇家頒旨建立的大寺廟有6730處,小寺廟6490處;私自建立的大寺院8458處,小寺院58682處[3]。可見康熙時代,佛法已經很興盛了,寺院比起唐宋元明時期要多很多。康熙帝出遊,最喜歡遊覽寺廟,京畿各處寺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。

這個康乾盛世,同樣是歷史法則的重演。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。康熙大帝種下了盛世福源,延續到乾隆年間還在享受盛世的福分。

4. 君士坦丁大帝,西方功德最大的帝王

歷史上號稱千古一帝的皇帝有很多,但是首推君士坦丁大帝。他給被羅馬帝國迫害了近300年的基督教平反,功德之大,對世界的影響之大,亘古絕今。
這不是說基督教比佛教、道教高,而是因為中國古代的滅佛滅道、興佛興道,針對的不是正法時期的佛法,而是像法時期已經不太純正的佛教,而君士坦丁撥亂反正,光復的,是正法時期的正教。

圖:君士坦丁大帝雕像

不同的史料雖有出入,但都一致地指向:在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斥基督徒為邪教徒、瘋狂迫害、肆意殺戮的時候,君士坦丁能夠認清基督教是正義真理。在分裂的古羅馬帝國,他能在8個皇帝[4]爭奪帝位的混戰中脫穎而出,不斷取得奇蹟般的勝利,用武力統一了羅馬,重建了橫跨亞、歐、非三大陸的大帝國,是他信仰基督教,得到啟示的結果。就象正法時期的猶太教,在神佑下旗開得勝一樣。

雖然給基督教平反的“米蘭敕令”,是君士坦丁和羅馬帝國另一位皇帝李錫尼一同頒布的,但是李錫尼善始惡終,後來走上了背教、迫害基督教的舊路,也就沒有懸念地敗給了君士坦丁。

四分五裂的羅馬帝國,在君士坦丁的劍下重歸一統,龐大帝國走上了中興時代。這個巨大的榮耀,是他給基督教平反、復興基督教的天大功德所致。有天大的功德,才能帶來個人輝煌榮耀和國家巨大的福分,這是盛世的法則。

[1]《新唐書•刑法志》:“六年,親錄囚徒,閔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,縱之還家,期以明年秋即刑;及期,囚皆詣朝堂,無後者,太宗 嘉其誠信,悉原之。”
[2] 見《續資治通鑑長篇》。
[3] 《清稗類抄》:“康熙丁未七月,禮部題為遵旨議奏事,禮科抄出禮部等衙門題前事奉旨依議,欽此。隨經行文各該巡撫造報去後,各該巡撫陸續報部,該臣等計算直隸各省巡撫造送冊內,敕建大寺廟共六千七十三處,小寺廟共六千四百九處,私建大寺廟共八千四百五十八處,小寺廟共五萬八千六百八十二處。”
[4] 爭奪羅馬帝位的8位羅馬(正副)皇帝是:君士坦丁、馬克森提烏斯、馬克西米努斯、馬克西米安、加利流、塞維魯、李錫尼、代亞。

 

引用:

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2016/08/03/153981.%E3%80%8A%E6%8E%A8%E8%83%8C%E5%9B%BE%E3%80%8B%E4%B8%AD%E7%9A%842016-17%E3%80%81%E5%9C%A3%E4%BA%BA%E3%80%81%E2%80%9C%E4%B8%AD%E5%9B%BD%E6%A2%A6%E2%80%9D%E5%9B%9B.html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va568天天開心 的頭像
    jeva568天天開心

    一鼎的部落格

    jeva568天天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